狗身上弓形虫怎么办?
弓形虫病也属于人畜共患病,猫及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弓形虫在其中完成有性生殖,而其他温、热带动物和人则为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中弓形虫仅进行裂殖生殖和形成包囊。在自然界,弓形虫的终宿主和中间宿主极为广泛,遍及世界各个地区,感染率很高。
多数动物和人感染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或呈慢性和隐性感染,在组织内形成包囊,这是自然疫源地的重要传染源。当包囊随食物进入猫及猫科动物的肠道后,在肠内萌发,进行有性生殖,再经过裂殖生殖,形成大量的子孢子,从猫粪中排出而污染环境。
含有子孢子的卵囊被其他动物食入后,在小肠内萌发,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并经内脏循环进入全身各组织器官,尤其以神经组织和横纹肌多见,最后形成包囊。因此,中间宿主的肉内含有包囊,是人群感染弓形虫的重要来源。人常因食入未煮熟的含有包囊的肉类而感染,或食入被子孢子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而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决定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况。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表现为自限性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呈良性自愈过程,预后良好。而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如艾滋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以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药物等患者则可发生广泛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弓形虫病,预后严重。弓形虫病的治疗,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确诊。
治疗首选磺胺类药物与Spiromycin(速效磺胺与螺旋霉素合用)。治疗急性期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继发感染可适当选用其他抗生素,如红霉素、氯林可霉素等合用。对于不能服药的患儿,可用青霉素G钾滴注。
人类对弓形虫几乎普遍易感,动物及人感染弓形虫后,产生的免疫力不完全,可先后发生隐性感染,淋巴结包囊虫病。获得性免疫可有效地控制弓形虫繁殖,但不能消灭体内残存的包囊,因此,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又可重新繁殖,造成再发或扩散,所以对弓形虫的防治,应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