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犬种?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数千年养犬历史。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狗的“看家护院”、“寻回打猎”能力。 唐朝李白有诗《幽州胡马客歌》描写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场景中就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单于”。 宋朝周邦彦在词作《六丑·落花》写到“正单衣试酒,阴晴不定,晚来青气都消。残红刚刚香睡,红萼又萧萧。飞絮濛濛,似人间好景,难久长娇。” 其中“正单衣试酒,阴晴不下”说的就是古人夏天穿着单衣喝闷酒,可是天气说变就变,刚喝起来雨就下了。这其实就是现在说的暴雨前兆“闷热”,而且时间也符合农历五六月的时间。
宋朝吴自牧在《梦粱录》卷一写道“立夏,孟夏之时……田夫晒稼禾于微风细雨之中。” 其中“田夫晒稼禾于微风细雨之中”指的是小满时节我国西北地区往往开始下雨了;而“孟夏之时”更明确指的就是初夏,也就是公历的5月份。 通过对比我们就能知道,宋代人对气候特征描述的能力是很强的。
另外,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重心一直在南方和黄河流域不断移动,因此对气候变化感知的能力也是南北各有不同的。例如南宋时期的朱熹在《答潘谦叔》中提到“本朝气候,自是高寒,与士大夫论,每谓水旱不调,夏热异常。” 其中“高寒”指的是温度低,“夏热异常”指的是夏季气温高于常态。 以上所述虽然都是文人笔下的文字,但都能体现出古时人们对气象变化是有准确记录的并且是有所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