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兔子的意思是什么?
“狗咬兔子”是谚语、“歇后语”;意思是做无用功,白费力气。 其实这个俗语跟动物行为学的关联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因为这其实是在描述一种真实存在(虽然极其罕见)的现象:“捕猎失败后的攻击性攻击”。 动物行为学里对于攻击的分类里有一条叫做“非目标的攻击”(amble target attack)。这种攻击方式发生在进攻者的进攻目标没有被成功捕获或者摧毁的情况下,它会对任何移动物体发起袭击,此时它的攻击是无对象的、无目标的。在人类社会中也会存在类似情况,例如某些精神病患者(特别是女病人)会毫无目的地伤害他人,他们并不是攻击某个人而是将攻击指向所有的人。研究资料显示,10%的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的男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无目标攻击的行为(E.R.K.与A.T.C.合著,1978)。
这种现象在灵长类中也很常见。黑猩猩在追逐它所设下的虚拟靶子的时候,如果这个虚拟靶子逃走了,或者被其他的黑猩猩干扰了,就会把攻击转向别的黑猩猩。甚至当一只雌黑猩猩正在哺乳它的小婴儿时,如果打扰它的话,它会停止喂奶并对着打扰者大叫,若继续被打扰,它可以抛弃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转过来向打搅它的人发起攻击(哈里斯,1984)。
不过,这种现象似乎很少发生在犬科动物身上。一些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犬科的社会等级特征导致的,攻击只在同一群体的成员间发生(Hinde,1969)。但其他的研究人员没有发现这种行为与物种的社会等级有任何关联(E.J.P. & W.D.L.,1973)。
目前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可能在于:不同物种之间对“攻击”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在对犬科动物进行研究的文献中,许多定义都比较模糊,并没有指出究竟什么才算是“有效的攻击”,而这一点或许很重要,因为如果一只动物试图发动了一次“成功的攻击”但却失败了,它必然要改变策略。而对于其他的一些灵长类动物,它们所拥有的语言能力会让它们更精确地定义“有效的攻击”,从而避免徒劳的消耗精力。在不同的物种里,对“攻击”的解释会产生细微却重要的差异。这可能会引起不同物种之间的“误解”,导致对无目标的攻击行为的模仿。